Guest Lecture / 讲座: East Asian Hanzi Art: Between Calligraphy and Abstraction 东亚汉字艺术:介于文笔(书写)与抽象之间

Guest Lecture / 讲座: East Asian Hanzi Art: Between Calligraphy and Abstraction 东亚汉字艺术:介于文笔(书写)与抽象之间

Guest Lecture / 讲座

East Asian Hanzi Art: Between Calligraphy and Abstraction

东亚汉字艺术:介于文笔(书写)与抽象之间

 

Speaker / 主讲人:

Prof. Kim Sok-yong(金锡永)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Korea National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韩国教员大学汉语教育系教授

Date / 时间:

Thursday, 18.12.2025, 18:00–20:00

2025年12月18日,周四晚18:00–20:00

Venue / 地点:

KWZ 0.603, Heinrich-Düker-Weg 14, 37073 Göttingen

Language / 语言: 中文(Chinese)

Film Week Event / 本讲座系电影周系列活动之一

 

 

Abstract / 摘要

[English]

This lecture explores the multiple dimensions of Hanzi within modern artistic creation by examining the intersection between artistic expression and written characters. Due to their two-dimensional features and layered structures, Hanzi have long nurtured the tradition of calligraphy. Originating from practical writing, calligraphy gradually developed abstract artistic elements over time—reflecting both the tension and unity between writing and abstraction. Through works by artists such as Inoue Yuichi, Wu Guanzhong, Xu Bing, and Gu Wenda, Hanzi emerge as both symbols of cultural tradition and media of innovation and subversion. This talk invites the audience into the diverse aesthetic world embodied by Hanzi.

[中文]

本次演讲将从艺术与文字书写的交汇角度,探讨汉字在现代艺术中的多重面貌。方块汉字因其二维特征与多层结构,自古以来便孕育了书法艺术。本来来源于实用书写的书法,随着艺术表现的演进,具备了抽象艺术的特征;可谓书写与抽象的矛盾与统一。从井上有一、吴冠中到徐冰、谷文达等艺术家的作品中,汉字既是传统文化的象征,也是创新与颠覆的媒介。演讲将带领听众进入汉字所蕴含的多元美学世界。

 

 

Bio of Speaker / 讲者介绍

金锡永

国立韩国教员大学汉语教育系教授

韩国教员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研究所所长

韩国中国人文学会会长

[前]韩国中国语教育学会会长

[前]首尔大学语言教育院语言能力测试中心高级研究员

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首尔大学硕士(汉语语言学)

全南大学学士(中国语言文学)

 

金锡永教授一直从事社会语言学、词汇学及L2汉语教学等领域的研究,目前正在撰写《世界华人社会与全球华语》(韩国教育部、韩国研究财团学术著作资助项目,2020-2023)一书,并率研究所专家组致力于韩汉日越四语古今词和方言词等57种历时和共时变体在内的“东亚汉字词广域多维信息库”建设(韩国教育部、韩国研究财团人文社会研究所资助项目,2021-2027)。他曾任首尔大学语言教育院语言能力测试中心高级研究员,进行过与汉语测试有关的几个研究项目;到韩国教员大学任教后致力于韩国第一个汉语教育系的院系建设和研究生院的课程建设工作;金锡永教授还曾担任过教育部教育课程审议委员。主要研究成果有《汉语解密》(2012)、《幼儿汉语教师指南:理论与实践》(2018)、《语言接触与现代汉语借词》(2020)等著作,以及<国家中学教育课程汉语基础词汇表的适当性考察>(2014)、<全球华语同心圈分布及其词汇共享状况>(2018)、<对东亚汉字词同形关系的商榷>(2023)等论文40余篇。此外,他还编写了几本适用于普通中学、外语高中以及海外韩国学校的汉语教科书。金锡永教授在汉字美术方面也有所研究,已在刊物上连载多篇与书象美术和汉字学有关的科普文章。

 

主要研究成果:

学术论文(选录)

仿译与意译之间——汉语借词范围界定之标准与方法,中国语文学志(第38期),2012.

国家中学教育课程汉语基础词汇表的适当性考察,中国语文学志(第49期),2014.

汉语测试题的命题方法研究——以对HSK、SNULT、FLEX选择题的批评性分析为主,中国语文学论集(第90期),2015.

全球华语同心圈分布及其词汇共享状况,中国语文学志(第63期),2018.

对海外韩国学校小学生汉语学习策略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中国言语研究(第89期),2020.

全球华语社区对陆、台词汇变体的语言态度调查研究,中国文学(第108期),2021.

高中汉语教科书与高考试题之间的语言教学观(approach)差异分析——以韩美日三国比较为主,中国学报(第100期),2022.

对东亚汉字词同形关系的商榷,东洋学(第91期),2023.

汉语的汉字词与非汉字词——从字母词出现看汉语词汇范畴之错综关系,中国人文科学(第83期),2023.

从华人离散(diaspora)看汉语方言与华语共同语之全球分布格局变迁, 中国语文学志(第90期),2025.

学术著作(选录)

《汉语解密》(合著)(首尔:穷理出版社,2012)(文化体育观光部优秀学术图书)

《从韩汉日语看三国的社会与文化》(合著)(首尔:韩国文化社,2018)

《幼儿汉语教师指南:理论与实践》(合著)(首尔:时事中国语社,2018)

《行为表现评估的应用方向探索》(合著)(首尔:韩国文化社,2019)

《语言接触与现代汉语借词》(首尔:亦乐出版社,2020)(韩国学术院、教育部优秀学术图书)

书籍章节

全球华语视域下的华语教学多元标准观及其教学策略,陈丽宇、孟柱亿(主编),《韩国华语研究的多元视角》,台北:丽文文化,125–144.

从TBCL(2020)与CPGS(2021)的对比看华语教学词汇大纲编制的若干问题——以两岸差异词、成语及短语之处理为中心,曾金金(主编),《新时代两岸华语教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新学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77–95.